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本站搜索
重点关注
今日关注
高层对话
国际接轨
农业资源
特别关注
独家视频
工作动态
申报指南
首页今日关注
     
 
神九作别天宫,今日上午返地 着陆场系统总指挥:精心设计方案确保搜救任务万无一失


      据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记者白瑞雪 赵薇 田兆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28日宣布,经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九号飞船将于29日10时许返回地面。

 
  28日9时22分,神舟九号飞船在航天员刘旺的手动控制下与天宫一号成功分离。这也是神舟飞船与目标飞行器第一次实施空间手控分离。
 
  三名航天员是在大约3个小时前陆续离开天宫一号的。6时37分,指令长景海鹏最后一个挥手告别天宫,回到飞船轨道舱,关闭天宫一号实验舱舱门。
 
  此前,他们已经把空间科学实验中采集的样本和数据从天宫一号转移至飞船返回舱,并通过重新设置将天宫一号恢复到与神舟九号对接前的状态。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陈善广表示,组合体飞行期间,所有航天空间医学实验已按计划顺利展开,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和成果。经过后续深入分析处理后,这些数据将有助于航天医学发展和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长期在轨飞行的保障技术研究。
 
  在完成余下的在轨空间技术试验之后,航天员将在29日上午踏上回家之路。
 
  与飞船成功分离的天宫一号正在从交会对接轨道进入自主运行轨道,转入长期运行管理状态,等待与下一艘飞船交会对接。
 
  作为我国目前最大的载人航天器,天宫一号的设计寿命为两年,其间计划进行6次交会对接。自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以来,天宫一号已在轨飞行272天,与神八、神九飞船共计进行了4次交会对接。
 
  “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天宫一号的实际寿命很可能不止两年。”飞船系统总指挥何宇告诉记者,目前天宫一号供电能力良好,推进剂消耗不到四分之一,备份设备都没有启用,随着产品设计的不断优化、飞行方案的周密实施以及质量的严格控制,飞行时间可能大大延长。
 
  “一切还在设想当中。”何宇说,“不过有一点可以想象:如果天宫一号在轨运行状况足够好,它有可能与将来发射的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共游太空。”
 
 
主着陆场回收工作准备就绪
 
 
  新华社内蒙古四子王旗6月28日电(记者黎云)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已完成迎接飞船“回家”的各项准备工作。目前,各分系统状态良好,具备执行任务能力。
 
  记者了解到,神九飞船回收将采取“空中搜救航天员,地面处置返回舱”的搜救模式进行。自5月中旬以来,主着陆场区先后进行了7次空地搜索回收模拟演练,优化完善了搜救回收方案,熟练掌握了航天员救援和返回舱处置的各种技能。
 
  目前,主着陆场区已经进入临战状态,测控雷达严阵以待,搜救人员在岗待命,搜救直升机和地面搜救车辆随时可以出动,以确保完成飞船回收任务。
 
 
返回舱落地位置可快速确定
 
 
  据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记者田兆运 赵薇)神九飞船返回舱着陆后是否能够快速确定位置?针对这一问题,着陆场系统总体设计专家宋兴学表示,在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中,科技人员共设计了4种手段来完成这一任务,完全可以保证在返回舱落地后迅速获取其位置信息。
 
  这4种手段分别是:搜救卫星系统接收到的神九返回舱信标发出的信号;返回舱着陆后,航天员读取仪表板上的位置数据,通过卫星电话告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测控网信息给出的返回舱落点预报;主着陆场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上的定向仪接收到的返回舱信标信号。
 
  宋兴学说,如果发生飞船返回舱在海上应急降落的情况,上述的天基通信手段同样可以发挥作用。同时,担负搜救任务的搜救打捞船作为海基通信手段,可以在距离返回舱较近时,通过搜索返回舱信标仪发出的信号来快速确定其位置。
 
 
不会刻意安排女航天员第一个出舱
 
 
  新华社内蒙古四子王旗6月28日电(记者黎云)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白延强28日介绍,考虑到适应地面重力的需要,神舟九号航天员将不再采取自主的方式出舱,而是参照国际上人类参与航天活动的通行办法,由工作人员协助出舱。
 
  白延强说,国际上一般认为,人体适应太空失重环境的时间为15天左右。神舟九号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的时间有13天,身体内体液的分配已适应了失重状态。回到地球重力环境以后,立位耐力有所下降,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全适应。在其他国家,曾经出现过航天员返回地球后一些不适应地球重力环境的案例,严重的还出现过昏厥,因此美俄等国均采取由工作人员协助出舱的方式。
 
  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航天员返回地球后,一直采取自主出舱的方式,即由航天员在没有工作人员帮助的情况下,自主从飞船返回舱出来并到达指定位置。“这三次载人航天试验航天员在太空停留时间较短,完全可以自主出舱。”
 
  白延强还表示,飞船着陆后,三名航天员出舱顺序遵循就近便利原则,根据飞船着陆姿态而定,不会刻意安排女航天员第一个出舱。
 
 
航天员搜救工作主要有四个特点
 
 
  新华社内蒙古四子王旗6月28日电(记者黎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总指挥张海东2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着陆场系统精心设计了航天员救援方案,优化调整了空中分队搜索降落方案和通信保障等方案,确保圆满完成航天员搜救任务。
 
  张海东说,航天员搜救工作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搜索救援环节多,二是搜索救援要求快,三是飞船着陆后,航天员重力适应需要时间长,四是航天员后送转运衔接紧。飞船正常返回主着陆场并完成航天员医监医保工作后,先要护送航天员乘直升机至附近的军用机场,然后转乘专机抵达北京,整个后送程序衔接十分紧密,组织实施和安全护送压力很大。
 
  张海东说,着陆场系统制订了直升机搜索救援、航天员医疗救护、返回舱应急处置等数十种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强了着陆现场的组织管理,确保搜救任务万无一失。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时间:2012-6-29 9:49:00